结晶器的传热是控制连铸坯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所在,而坯壳与结晶器内壁面之间所形成的气隙,尺寸虽小,但其热阻却可以占到整个热阻的80%以上,因此在质量和产量并重的今天,结晶器的锥度设计与制造水平也就越来越为生产者所关注。 结晶器壁的作用,一是支撑钢液在结晶器内形成坯壳,二是将钢液及坯壳内的热传导出去,加速坯壳的形成。随着坯壳厚度的增长,坯壳断面要逐渐收缩。为了能使结晶器起到上述作用,结晶器的断面必须随铸坯断面不断收缩而变化,这可以通过将结晶器做成一定倒锥度的方法来实现。锥度的大小必须合适,过大的锥度会造成结晶器对坯壳的挤压,导致角部凹陷,坯壳与结晶器的摩擦增加,加剧结晶器的磨损,还会出现表面增铜。在角部区域由于气隙的作用会形成热点,造成坯壳减薄和裂纹。锥度小会使气隙增大,热流减小,坯壳减薄,容易发生漏钢;另外锥度过小会使角部转动加剧,诱发皮下裂纹和纵向凹陷的产生。由于气隙厚度的不均匀性以及结晶器纵向上气隙形状的不规则,单一锥度结晶器并不能很好地消除气隙的不良影响,尤其是在连铸低碳钢,或者是高速连铸时,其不足尤为明显。为此,伴随着高速连铸的发展,发展了双锥度、三锥度、四锥度及抛物线锥度等多锥度的结晶器[2],多锥度结晶器在纵向形状上更符合结晶坯壳的实际规律,更好地适应了结晶器纵向上坯壳的收缩,使得结晶器纵向上气隙厚度进一步减小,更好地消除了气隙的不良影响,增加了整个结晶器铜管的传热效果。 本文来自:中国冶金设备配件网(http://www.cmepc.org.cn) 详细出处参考:http://www.cmepc.com/html/jishushichang/200907/31-15767.html |
|